天下雜誌 / 2014.10.20
台灣有許多好老師,為著把孩子們教好的初衷,投入了這份志業。當老師後,才發現生命常虛擲於永無止境的填表格上。對於無法將生命全然投注把孩子們教好,基層的好老師都感到非常的無奈和痛心。
台灣社會,常為了防弊而流於形式主義。特別是各級政府,為了擔心資源被濫用,總有多如牛毛的考核規定。結果往往是擺爛的人依然擺爛,卻累死了真正想做事的人。整個組織的生命力,常因過度的考核而窒息。
以教育為例,楊校長是位小學校長,她跟我說:
「五年前,我曾經把教育部統合視導的表格下載下來,光空白表格就有168頁,今年超過200頁。每個計畫從教育局處長開會的會議記錄到計畫執行、成果、派人員到各校訪視評鑑的記錄一項不可少...
預測明年統合視導空白表格一樣會超過200頁,因為今年教育部又增加好幾個計畫要學校推動,而且明說了會列入統合視導項目。教育部統合視導簡直可以列入『廿一世紀目睹之怪現象』」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明洋/小李的特教資訊站
前不久,網路上流傳著一份署名教師評鑑推動聯盟、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國中小校長協會、人本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學會,以及全國兒童托教協會等團體,名為"5分鐘看懂教師法修法"的投影片,對於國內教師的現況與制度提出若干質疑與批判。其中,涉及教師授課時數的部分,製作者在一張標明資料來源為OECD和教育部的投影片上,用同一個表格,將臺灣中小學教師和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韓、英國和芬蘭等國的中小學教師做比較,看看哪個國家的教師授課時數最少,結果臺灣的小學和中學教師分別以每年427小時至534小時和480小時至600小時,擊敗各國,勇奪授課時數最少的頭銜。尤有甚者,製作者在下一張投影片,再拿小學教師的授課時數和一般上班族加以比較,想當然爾,小學教師的工作時數以懸殊的差距再次獲勝,登上時數最少的工作者寶座。
我們不難推測,投影片的製作者無非是想在經濟景況奇慘無比的臺灣社會中,拋出教師授課時數少的"事實",來突顯出教師工作的輕鬆,以造成社會大眾對教師工作的反感,轉化為對教師的憎惡,進而對教師進行若干箝制與打壓。其心著實可議。
然而,如同這張投影片所呈現的數據,臺灣中小學教師的授課時數真的那麼少,真的那麼輕鬆嗎?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5-06 天下雜誌 384期 作者:蕭富元
教育,已成為芬蘭最成功的出口產品。人口不到台灣的四分之一,芬蘭憑什麼摘下教改桂冠?
世界前三大新聞通訊社路透社怎麼也想不到,他們傳送給全球新聞界使用的兩張照片,竟然活生生被一個十三歲的芬蘭中學生拆穿。 今年八月,路透社轉用俄羅斯電台影片,刊登兩張俄羅斯潛艇在北極海底下插國旗的照片,住在芬蘭北方小鎮的少年塞羅丁看到報紙後,覺得怪怪的,於是動手找資料,確認這張潛艇照片是翻拍自電影「鐵達尼」裡面的一個片段。路透社被迫認錯道歉。
這就是芬蘭教育為什麼能連年驚豔全球的原因:小孩會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 教育已然成為芬蘭最成功的出口產品。近幾年,這個僻處北歐邊界的極地國度,訪客絡繹於途。
美國、韓國、日本、英國、南非等各國教育機構與領導,遠走天涯海角到此,為的就是汲取「芬蘭第一」的經驗。《經濟學人》更在去年為文建議,歐洲領導人應暫時放下所有活動,「回芬蘭的學校上課。」(完整閱讀)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張倉凱 臺北市雙園國小老師
心理學家榮格(Jung)曾說:性格決定命運。但詳細的瞭解之後,可以知道性格來自於一個人的習慣,而習慣是在經過無數次的行為模式中所養成,而行為模式則來自於個人內心的想法。但我們不禁要想,個人內心的想法來自於哪裡?
聰明的你一定可以馬上聯想到我們的想法是來自於自己成長的家庭。談到這裡,我們應該可以歸納出:家庭的教育決定命運。
不可免俗的在這兒我還是先要談到近來的林來瘋的確造成一股不小的旋風,很多媒體焦點放在他的球技,也有一些報導在探討他為什麼可以在籃球聖地—美國職籃NBA中打出價值,甚至他的人生價值觀還成為美國企業界的經典語錄,這樣的榮耀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在歷經無數挫折後所得到的果實。
從報導中都知道,林書豪並非像很多籃球明星順遂的進入NBA,但身為基督徒的林書豪,懂得如何面對挫折,以及駕馭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每天都能接受新的挑戰,重新出發,也就因為他的堅持與自我調適的做足準備,才能在偶然的替補機會中一展長才,更難得的是即使面對突如而來的成功,他也不忘謙虛的本質。而這些人格特質並不是一朝一日培養而成,這些均來自於他的家庭教育。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1-07/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二○○五年終於過去了,對學術界來講,這是一個多事之年,師大校長遴選之事鬧得滿城風雨,最近又有海洋大學教授在學校打架,真是斯文掃地。五年五百億的預算對長久經費不足的高等教育來說固然是久旱逢甘霖,但是政策搖擺不定,吊足了高等教育者的胃口,也失盡了尊嚴,被報上譏作「搶錢」,更糟的是它是二桃殺三士,造成大學間的猜忌與分裂。當最後這件事終於拍板定案時,卻又發生中正大學主秘綁白布條絕食抗議之事,印證了報上「搶錢」之譏,搶不到的就鬧,而會吵的有糖吃,對學生作了最壞的示範。其實教育部在髮禁事件上就作了最壞的示範,教育部不應該在學生鬧時開放髮禁,應等示威事件過去再開放,現在年輕人都學會了嗆聲、鬧場、絕食,這不是理性的溝通方式。
蔡元培先生在做北大校長時,學生不肯交講義費,聚集了幾百人包圍紅樓,來勢洶洶要求免費,先生堅持校紀,不肯讓步,他站在紅樓門口怒目揮拳大聲說:「我跟你們決鬥。」蔡先生是個性情溫和的人,從未大聲說話,他發怒了,學生都嚇到了,知道校長不會妥協,包圍的學生紛紛後退散去。所以蔣夢麟先生說蔡元培是「白刃可蹈之中庸,而非無舉刺之中庸」。先生平日恬澹從容,無論遇達官貴人或引車賣漿之流,態度如一,但遇大事則剛強不肯苟同。他常使我想起《鍘美案》中把烏紗帽拿在手上,用虎頭鍘鍘陳世美的包公。先生作北大校長時,教授的聘書是親自送到教授家裡,為北大英才請命,現在台灣的聘書是助教塞到信箱,有時還會塞錯,甚至有學校在聘書上印著「兩週內未繳回人事室以作廢論」,而這個學校還是專門培育師資的公立學校。更有某文學院的系主任寄出的賀年卡是蓋該系的公文收發章,如果連簽個名都嫌麻煩,不如不要賀,「秀才人情紙一張」,人世間在乎的是心意。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師不具交通指揮權:要求受雇者無條件擔任導護工作 雇主應該要感到不好意思
【台灣立報/2012.02.07 】鄭建信(新北市國小教師)
「若校長可使學校中未站導護的老師都感到不好意思,就沒有問題了。」前一陣子、教育部某司長級官員針對學校老師擔任導護工作與否做了如此的表示。就社會知覺層面而言,這樣子的說法似乎是認為老師不做導護工作將不符合社會的期待,就個人心理層面而言,似乎是認為「導護工作」指涉了道德的層次。因此,讓老師去擔任導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製造一種社會壓力,形塑不擔任導護工作的社會負面價值,讓老師參與導護工作成為一種符合社會期望的道德標準。
我不認為教育部長官的說法一定有錯,但「導護工作」究竟是怎麼樣的工作?確實是耐人尋味,它一方面似與教師的工作義務與專業地位無關,另一方面又隱涵社會贊許的教師身分與角色的意象。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教育論壇/2012.09.11
羅德水/全國教師工會文宣部主任
教育部於8月15日舉辦「101年度第2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媒體報導,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於會中指出:「越來越多校長反映,學校找不到人擔任組長、主任等行政工作,最後只好找代理教師充當。」又說:「教師課稅後,導師可以減授4節課,導師費又增加,比行政人員優渥太多。當初配套措施沒有考慮好,經費補助不一,校長們都很沉痛,台北市自行編列預算讓行政人員也能減授2節課,仍難以扭轉局勢。」高雄市教育局長鄭新輝甚至認為:「導師減課的政策有必要檢討,並具體建議回復教師課稅前的水準,亦即導師授課20節、專任教師22節。」
教育官員為學校行政同仁抱屈並非什麼新鮮事,觀諸兩年來校長團體成員所發表的論點,大抵就是導師工作條件遠比行政人員優渥,導致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之意願大幅降低云云。
我們以為,將行政工作乏人問津歸咎於導師費的調整,不僅有歸因誤謬之虞,更顯見教育官員未能全盤觀照學校教育發展,事實上,或許恰恰與教育官員的憂心相反,此刻正是反思、檢討學校教育本質的適當時機。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2012.09.03】
孩子不在乎他人感受,肆意非為、歪理卻氣壯的情況,應該是老師在班級管理上最頭疼的現象之一了。而且一不小心,很容易在孩子胡言頂撞下,演變成師生衝突。
同學讓老師生氣的歪理很多,例如:「我媽媽都不管,你管什麼?」(此處「媽媽」可以自由替換成校長、教官或隔壁班老師。)「我是為了讓你高興所以說謊。」「人沒有道德又不違反法律。」……有的孩子就這樣和老師辯駁10多分鐘,怎樣也不肯承認錯誤。如此「頭頭是道」地捍衛立場的孩子,多半都很聰明,平常也看似明辨是非。但是犯錯當下,情緒失控之際,就會冒出一堆匪夷所思、聽了夠嗆,許多老師謂之為的「鬼話連篇」。想當然耳,這樣強詞奪理的孩子不僅難以要求,在班級人際關係上,也時常觸犯眾怒而不自知。令人擔憂的是,如此情緒障礙的孩子越來越多,不僅讓老師疲於奔命,班級問題也隨之升高。
我遇到過兩個「逞口舌之能」較為嚴重的個案,同學人際關係都不好。巧的是,這兩個同學的家庭有個共同點,那就是父母不約而同地告訴我:「我們從來不打他,從小都和他『講道理』。」雖然我也不贊成體罰,但是一定要有讓孩子矯正錯誤的方法。那麼小年紀的孩子就目中無人、一副「你奈我何」的模樣,實在不能不讓人覺得家長並非「講道理」、「善溝通」,而是對孩子「無法可治」,導致他認為許多事情僅憑口舌、硬拗、不認錯就可以過關。顯然家長「講道理」的教育方式沒有出現孩子「尊重道理」的結果。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
如果一個藥廠要推出一個新藥,是不能隨隨便便就推出的,必須經過非常複雜的檢驗制度,包含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臨床實驗也要得到病人同意。可是有一種人對教育有特別新的想法,卻有權立刻下令實施。
上次教改將建構式數學列入教改項目,實施結果使大批學生數學能力大幅下降,這些學生成了這個實驗的嚴重受害者,現在回想起來大家都感到困惑,為什麼有人可以將無辜的小孩子作為實驗對象。
前幾天我看到基北區的特色招生題目,有一個題目中的句子是:「房子的旁邊是房子的旁邊是房子的旁邊是躺著的一條路,路上站著一個手提米黃色油漆桶的女人」,根據這些句子出了好多題目,這些句子引起很多困惑和恐慌,因為考試題目問為何作者要寫這樣的句子,後面還有一段提到為何文章中油漆是蛋黃色的。我們誰都知道文學家的原始想法是不能拿來作為考試題目的,因為作者隨便怎麼寫,不同的讀者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釋。這也就是文學的奧妙之處,未來的考試如果是這種樣子,我實在不相信我們可憐的孩子能夠應付。
|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我們將一個程度已經落後的孩子和一些程度很高的孩子放在一起念書,他會快樂嗎?如果將一個不夠聰明的孩子和一些聰明的孩子弄在一起,他會快樂嗎?……
我有一個習慣,在沒有事可做的日子,會開車到鄉下去,漫無目的地亂逛,原則是越荒涼的地方,越是我想去的。在台灣鄉間開車,過一陣子就會路過一所小學或是國中,周末,這種學校雖然大門不一定能讓你開車進去,但是將車子停下來,再走進去是一定可以的。周末的校園永遠安靜得很,但總有些小孩子在裡面玩耍,有的打球,有的蹲在地上找毛毛蟲。
我們鄉間的學校有兩個特色:第一,校園永遠是很乾淨的,小孩子在周五放學以前,一定會將整個校園打掃得很乾淨才離開吧。第二,校園裡永遠有大樹成蔭,而且也有不少的花草樹木,我一直知道小學和國中的經費並不充裕,但是每一所學校的盆栽和花草都是有模有樣的。
兩個星期以前,我又亂逛了,這所國中實在不大,少子化使很多國中的人數越來越少,我是被它進門的一大排黑板樹吸引住的。黑板樹的特點是非常高,它們不像榕樹那樣往橫處發展,有時可能影響到房屋的基礎。由於它們長得特別高,我一下子就被這一大排樹吸引住了。進去以後,發現這排黑板樹下面有一個石牌,牌子上的詞句非常特別:「王老師,謝謝你,我們的考卷都還留著。民國XX年放牛班全體同學。」
我對這個牌子上的詞句十分好奇,離開以前,將校名和地址都記了下來,回家以後也立刻查出了校長的名字。我寄了一封信給他,問他那個石牌上的話是什麼意思,我表示我願意再去他們學校一次。反正我已退休,成天待在家裡也悶得發慌。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百里說:「我讀書讀不好,所以才會成功」引發輿論爭議,如果林百里的說法正確,學校似乎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曾有家長困惑的表示,微軟的比爾‧蓋茲和蘋果的賈伯斯都是輟學創業,比爾‧蓋茲是世界首富,賈伯斯領軍的蘋果研發出的幾項產品徹底顛覆世人的生活習慣,他的過世更是引起世人不勝唏噓,正規的學校教育對他們而言,沒有相當的幫助,不少家長抱怨孩子翹課、不用功讀書時,就會以比爾‧蓋茲和賈伯斯為例,讀書無用論好似得到最好的例證。
比爾‧蓋茲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前,父子倆曾為選擇科系發生嚴重的爭執。在哈佛大二時決定休學,爸媽聽到他不念哈佛都很傷心。不過,他答應以後會回哈佛把學位念完。三十二年後哈佛大學決定頒給比爾.蓋茲榮譽法學博士的學位,謝過所有人,比爾.蓋茲告訴聽眾:「我等這個已經等了三十多年了,才有機會說」,他看著台下的爸爸,大聲說:「爸,我一直都告訴你,我會回來拿我的學位的。」
賈伯斯自認年輕時休學的經驗,是他這輩子最好的決定之一。休學期間,他再也不上沒興趣的必修課,他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仍到里德大學旁聽書法課程,在美學上獲得許多啟發,他把這些想法都納入麥金塔系統的程式設計,這是第一部具有優美字體的電腦。假如他當年在大學沒上過那一門課,麥金塔就不可能有那麼多種字體以及字母間距協調勻襯的字型。假如他沒輟學,就不會去旁聽書法課,所有個人電腦恐怕都不會有今天各種優美的字體。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去年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佈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結果(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名列前茅的國家中,唯一不是亞洲國家的就是芬蘭。
芬蘭是如何改造教育體系,又是如何超越其他西方世界國家呢?早在60年代,芬蘭學生的成績在國際間只列在中等,到了1971年,執政當局體認到要改善國家經濟,挽救國家前途,唯一道路就是從教育著手。到了1979年,芬蘭已經規定想要擔任教師就必須取得碩士學位,時至今日,想要取得該國8個教育碩士班的入學許可證,可說是競爭激烈,每10個申請人只有1個可以進入。而這些走入中小學授課的老師,他們的薪水跟同年畢業的其他科系大學生相比,收入還略高,達到102%。
反觀美國,取得教師執照並不需要碩士學歷,跟同年畢業進入其他產業的大學生相比,擔任教師的薪資僅有65%的微薄收入。雖然從2002年布希政府開始推展「不讓任一孩童落後」方案(No Child Left Behind),但是從這次PISA成績卻沒有看到任何成效,美國遙遙落後,勉強算是排名在中間。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2010年10月下旬隨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芬蘭教育參訪團至全世界經濟競爭力第一的國家—芬蘭取經,這一趟令人期待的旅程,讓我實際體會到芬蘭教育改革的務實與決心,以及教育公平與均等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芬蘭參加2006年的國際評量PISA的測驗,學生在閱讀、數學與科學素養方面的表現名列前茅,芬蘭的教育奇蹟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他們是如何辦到的?芬蘭人告訴我們:我們從不爭第一,我們長期專注於如何讓每個孩子學得更好;在我們的眼中沒有落後的孩子,只有需要幫助的孩子。而這絕非口號,亦如芬蘭人的務實性格,真實地呈現在學校教學的過程中。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報紙看到ㄧ則新聞:「大陸高考狀元申請美國十一所名校卻慘遭滑鐵盧,尤其這位狀元李泰伯在人大附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是第一實驗班的班長、人大附中學生會主席,模擬聯合國大會主席,三次獲得大陸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北京賽區一等獎,各科大考經常名列前茅。
李泰伯申請美國名校失利,在北京人大附中學生和家長,以及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與回響。大家同聲問,這麼優秀的學生為什麼不被名校錄取?
北京學美留學公司執行長張恆瑞指出,美國名校選擇留學生的標準不純看學業或科展的表現。
他說,東方人重視各種頭銜、洋洋灑灑的獎狀或經歷,但對美國名校來說,他們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內心世界裡最真誠、最有興趣的部分。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