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報紙看到ㄧ則新聞:「大陸高考狀元申請美國十一所名校卻慘遭滑鐵盧,尤其這位狀元李泰伯在人大附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是第一實驗班的班長、人大附中學生會主席,模擬聯合國大會主席,三次獲得大陸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北京賽區一等獎,各科大考經常名列前茅。

李泰伯申請美國名校失利,在北京人大附中學生和家長,以及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與回響。大家同聲問,這麼優秀的學生為什麼不被名校錄取?

北京學美留學公司執行長張恆瑞指出,美國名校選擇留學生的標準不純看學業或科展的表現。

他說,東方人重視各種頭銜、洋洋灑灑的獎狀或經歷,但對美國名校來說,他們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內心世界裡最真誠、最有興趣的部分。

美國學校會看學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義的事,而不是有計畫、有目的性的參加。美國名校對非自然、看得出人工操作的痕跡者,通常都不會錄取,即使學科成績滿分亦然。

一位已就業的學生曾對我抱怨,她就讀國一時,沒有人願意擔任班級幹部,有人被選上班長,不是本人哭哭啼啼拒絕,就是爸爸或媽媽到校抗議,為什麼呢?因為擔任幹部會減少讀書的時間,她因而連任班長、服務股長。校慶運動會的競賽項目,大家也因為那些與升學無關,沒有人願意參加,她代表班上參加四百公尺、一百公尺賽跑,竟然都得到冠軍,大家笑她「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沒想到第二年,國中推甄高中辦法公布,擔任班級幹部及各項比賽都列入積分,班上同學大家搶著當幹部,連原來大家興趣缺缺的運動競賽,大家也極力爭取參加,她記憶猶新,憤憤不平的說:「太現實了!為了積分,大家搶著當班長,搶著去參加各種競賽!」我笑著開導她,其實還不錯,所以現在不愁沒人要當班級幹部,各種競賽大家也都踴躍參加。

雖然學校宣稱為學生提供多元文化課程,用心安排設計各種活動,讓學生展現才能與創意。但最終卻又是增加一場又一場的各種比賽,讓學生得到一張張獎狀、一座座獎盃,製造一項項光榮紀錄。

其實,台灣跟大陸的教育模式很類似,家長們總懷抱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心態教養子女,更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激勵孩子出人頭地,孩子從小就被投入成績爭奪戰,奮不顧身的爭取第一奪取勝利,等到出了校門才發現,知識不代表能力,過度強調成績的競爭,孩子得到高分並不表示孩子真的得到知識獲得能力,尤其上述新聞報導,應該讓大家深思,教育絕不僅僅是獲得高分或是打倒別人、奪得勝利,孩子在學習過程,慢慢型塑人格,充實涵養,熱愛生命,關懷別人,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2010/9/6 】台北市教育e週報


文章連結: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100906164623QL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ptains 的頭像
    captains

    崙山八哈特

    capta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